在虚拟货币交易的复杂生态中,C2C(个人对个人)买币模式因看似便捷、门槛低,吸引了不少投资者。但围绕着 “C2C 买币会被警察查吗” 这一疑问,实则蕴含着诸多法律风险与监管考量。
从法律政策层面来看,中国对虚拟货币交易持明确的否定态度。2021 年 9 月,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将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业务、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等行为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 。C2C 买币虽形式上是个人间交易,但倘若被认定为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,或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便利,便踏入了违法范畴。这意味着,一旦交易行为触发相关违法情形,警察有权依法介入调查。
C2C 买币易卷入洗钱风险,这是警察可能介入调查的重要原因。在 C2C 交易环节,资金流转主要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,而虚拟货币的匿名性与交易便捷性,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来清洗非法所得。大量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、贪污腐败等黑灰产资金,企图借助难以追踪的虚拟货币实现 “洗白” 。当公安机关追查这类违法资金流向时,若发现 C2C 买币交易账户涉及资金转移,极有可能对账户进行冻结,并展开调查。例如,某投资者通过 C2C 平台购买虚拟货币,不久后其银行账户突然被冻结,原因便是与之交易的卖家资金涉及电信诈骗案件,该投资者虽无主观违法意图,但因处于资金链条之中,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向警方解释、申诉,以证明自身清白 。
频繁、大额的 C2C 买币交易,也易引发监管部门关注。若个人长期、大量地通过 C2C 模式购买虚拟货币,可能被监管机构怀疑存在洗钱或非法转移资产的嫌疑。监管部门可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手段,监测交易行为异常的账户。一旦交易数据触发风险预警,警察便可能介入调查,核实交易资金来源与用途的合法性 。此外,若明知交易对手资金来源存在问题,仍继续进行 C2C 买币交易,参与者可能构成 “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” 的共犯,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。
值得一提的是,C2C 买币交易若出现纠纷,也难以获得法律保护。根据相关规定,任何法人、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,违背公序良俗的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。这意味着,若在 C2C 买币过程中遭遇诈骗,如买家付款后卖家未交付虚拟货币,买家向法院起诉,法院大概率会驳回诉讼请求,因为此类交易违反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,合同无效 。在这种情况下,买家即便报警,由于交易本身不受法律保护,追回损失的难度极大 。
C2C 买币并非如部分人所想的那般安全无虞。其交易行为时刻处于法律与监管的审视之下,一旦触碰违法红线,无论是因卷入洗钱风波、交易行为异常,还是其他违法情形,都极有可能面临警察的调查。投资者在涉足 C2C 买币领域前,务必充分了解其中的法律风险,避免因一时的利益诱惑,陷入法律困境,造成财产损失与个人信用受损。在虚拟货币交易风险高、监管严的当下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才是保障个人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的明智之举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