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 年 10 月,莱特币由查理・李基于比特币代码改良推出,初期价格仅为 0.001 美元左右,几乎无人问津。这种低迷状态持续近两年,直到 2013 年加密货币牛市来临,莱特币价格才迎来首次爆发。当年 4 月,价格突破 1 美元;11 月更是飙升至 48.8 美元,一年内涨幅超 4 万倍。此次暴涨源于市场对加密货币的狂热追捧,以及莱特币 “更快区块确认”(2.5 分钟 / 块,仅为比特币的 1/4)的技术特性带来的差异化预期。
2014-2016 年,加密货币市场进入熊市,莱特币价格随之下跌并长期在 2-5 美元区间震荡。这段时期,市场回归理性,投资者开始关注技术落地而非概念炒作,莱特币因缺乏突破性创新,未能再现此前涨幅。2017 年,加密货币市场迎来新一轮牛市,莱特币价格从年初的 4 美元一路攀升至 12 月的 364.97 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此次上涨得益于比特币突破 2 万美元带动的市场情绪,以及莱特币在支付领域的应用拓展 —— 当时全球已有数千家商户接受莱特币支付,包括知名电商 Overstock。
2018-2020 年,熊市再次笼罩市场,莱特币价格最大跌幅超 90%,最低触及 2019 年的 22 美元。期间虽因减半事件(2019 年 8 月,莱特币区块奖励从 25 LTC 减半至 12.5 LTC)短暂回升至 148 美元,但缺乏持续动力。减半机制本是模仿比特币的通缩设计,旨在通过减少供给支撑价格,但其效果受市场环境制约明显。
2021 年,加密货币市场迎来巅峰,莱特币价格在 5 月触及 387.46 美元,略超 2017 年高点。此次上涨与机构资金入场、DeFi 热潮以及全球流动性宽松密切相关。然而好景不长,同年下半年监管收紧,价格再度暴跌至 100 美元以下。2022-2023 年,莱特币在 50-100 美元区间震荡,受比特币走势联动影响显著,缺乏独立行情。
回顾莱特币价格历史,其走势与比特币高度相关,但涨幅往往滞后于比特币,跌幅却更为剧烈,体现出 “山寨币” 的典型特征。技术迭代(如隔离见证激活)、减半事件、市场情绪与监管政策,是驱动其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。尽管莱特币曾因 “比特币测试网” 般的定位获得关注,但在以太坊等智能合约平台崛起后,其技术优势逐渐弱化,价格表现也相对平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