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虚拟货币交易的热潮中,USDT(泰达币)作为一种常见的稳定币,常被用作虚拟货币交易的媒介,部分人也因此涉足 USDT 商家买卖业务。然而,在国内现行法律框架下,此类行为潜藏着严重的法律风险,极有可能触犯法律红线。
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这其中就包括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业务,而 USDT 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,参与其买卖业务自然也在此列。无论是线上通过各类交易平台,还是线下与客户进行现金交易,只要涉及人民币与 USDT 的兑换,都涉嫌违反此项规定。
从司法实践来看,已有多起案例为我们敲响警钟。2023 年,广东省高院公布了一则判决案例,被告人作为 U 商,长期向散户收购 USDT,再以现金方式出售给收购方。某次交易中,其与收购方按照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,完成了价值 510 万元人民币的约 81.4 万个 USDT 的交易。结果在返程途中,被告人被公安干警抓获。法院最终判定,该行为属于利用买卖虚拟货币的形式变相买卖外汇,情节严重,构成非法经营罪,被告人因此获刑。
在重庆市的一起案件中,被告人何某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非法从事与 USDT 相关的资金支付结算业务,利用自有及他人资金进行人民币与 USDT 的兑换,交易流水高达 140 亿余元,个人非法获利 477 万元。最终,何某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并处罚金 500 万元。即便何某上诉声称其行为不构成资金支付结算行为,不构成非法经营罪,但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,依旧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。
这些案例充分表明,做 USDT 商家买卖,在国内面临着极高的法律风险。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,影响国家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,还容易滋生洗钱、诈骗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。此外,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,若违背公序良俗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;若涉嫌破坏金融秩序、危害金融安全,将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。
做 USDT 商家买卖在国内是明确违法的行为。广大投资者和从业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法律风险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,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和经营业务,避免因一时的利益诱惑而陷入法律困境,切实维护自身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。